杂交育种(2)
时间: 2017-06-06
60年代初,中国的袁隆平等人也开始研究杂一交一水稻。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岛的野生稻中发现一株花粉败育型的雄性不一育野生稻(简称“野败”)。袁隆平等人以“野败”为母本原始材料,用“三系法”卿雄性不一育系、保持系、恢复系)进行杂一交一选育,于1973年制出南优2号等第一批税型杂一交一水稻品种。它们具有高产、矮秆、耐肥、耐旱、适应性广和米质较好的特点,比一般良种可增产10%-20%。1976年起,杂一交一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1980年转让给美国后,亩产达737一783公斤,比美国当时的良种稻增产165.5%-180.8%。袁隆平在国内外被誉为“杂一交一水稻之父”。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上使用的主要作物品种大都是杂一交一品种,它们获得了大面积增产的效果。科学家们还在选育更加高产、抗病、抗虫、抗旱等特性更好的杂一交一品种,这为在有限的地球上养活日益膨一胀的人口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