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句祝福语大全个性签名如何表白英语句子 情书幸福离别

作文

您现在的位置: > 作文 > 作文 >

关于小吃的作文(4)

时间: 2015-10-14

篇十六:大同小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泱泱华夏,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饮食文化上也各有特色。我从小生活在大同,对大同的地方小吃非常熟悉。

北京人常说我们大同人“住的是金銮殿,吃的是窝窝头”。但在我们大同,“窝窝头”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黄糕、凉粉儿、莜面芋芋、刀削面等数不胜数,每一种都馋得让人流口水。

就说刀削面吧!面要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工艺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雪白的面条配上不同的汤汁和肉粒,别有一番风味。人称山西人是“醋老西儿”,所以调料里醋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一小勺鲜红的辣椒油,色香味俱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碗。说起刀削面还有一段典故:据传当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为防止汉人造反,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器具全部没收,每十户人家只能用一把厨刀轮流做饭。有位老汉想取刀做面,不料刀已被别人抢先拿走了。老汉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块薄铁皮,就用这个切吧!他把好的面放在一块木板上用左手端好,右手起铁片就削了起来,薄薄的面片飞入锅中后不住地翻滚,很快就煮熟了。

最好吃的要数凉粉儿了,果冻般晶莹剔透的粉块儿,被一刀刀地切成薄薄的粉条,配上翠绿的鲜黄瓜丝与柔嫩的卤煮豆腐干,看着就让人眼谗。先别急着流口水,对咱‘醋老西儿’,醋与辣椒的搭配可谓天作之合,几滴醋,一小勺辣椒加上大颗饱满的莲花豆与浓烈的葱汤、蒜汁,一碗鲜凉润口的凉粉儿就算完成啦!白、黄、灰、绿、红的搭配,使你还来不及欣赏就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起来。在嘴里咬上几口,凉粉儿的柔滑与莲花豆、黄瓜清脆的声音在嘴里组成了一支有趣的“凉粉儿”交响曲,稍不留心,淘气的凉粉儿便会流进你嗓子。

如果你到大同来,一定记得要来品尝这里的小吃。不仅饱眼福,还能饱口福!

篇十七:老北京小吃

人们提到北京特产,总免不了“北京烤鸭”,而我不谈这个,我要介绍老北京小吃。

来到老北京前门的青云阁,据说谭嗣同、蔡锷都常常光顾。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味儿,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卤煮火烧的。使我垂涎三尺。我要了一碗。往里面一看,火烧和羊杂混在汤里。我夹了一截羊小肠,细细的,放在嘴里咬,嫩嫩的、滑滑的、软软的,火烧味儿更绝,十分入味,据说是祖传秘方,经心调制而成,难怪这么好吃,我连汤都喝光了,连碗都不用刷了。

刚才的卤煮火烧是“小肠陈”的杰作(卤煮火烧其实是用卤水煮火烧)。这里有许多著名老北京小吃,如:“‘羊头马’、‘爆肚冯’、‘小肠陈’、‘年糕钱’、‘酪魏’、‘茶汤李’”等等,这些店很多都是百年老字号。也许人们对这些名字很陌生,其实前两个字是饭菜内容,最后一个字是做得最好的人的姓氏。我最喜欢“酪魏”的“宫廷酪”。乍一看感觉已经很不错了。吃到嘴里,便感到它的做工十分良,口感细腻,入口即化。如果慢慢品尝,会吃出它特有的香味。由于刚从冷藏柜里拿出来,冰冰的,使它的味儿更好。虽然一小碗很快吃完了,但是却令我回味无穷。直至下一道菜上菜为止。

豆汁焦圈是最著名的,在我看来喝不惯,老北京人却很喜欢它们。

我喜欢北京,我更喜欢老北京小吃。

篇十八:小吃

这种满足的感觉,我特喜欢。

我才发现这辈子我的最不是酒店里的大厨高超技艺下的盛宴佳肴,而是街头路边的店家心调配的风味小吃。吃那些口感虽佳的美食,心里总滋长着莫名的情绪,并非是昂贵的价格作祟,而是种说不出的别扭压抑心头。相反,坐在路边的小吃摊上就感到随欲许多,贪婪地嗅着翩翩起舞的香气,一种来源于生活本身而没有任何修饰的香气,实在是一种享受。

小吃,就是主料与佐料的搭配。不同的搭配,从而孕育出了不同口味的小吃。

当然,小吃也需要环境的搭配。高贵的钢琴声,氤氲的香气不适合小吃,它们是绅士们文明地茹饮血的装饰;绝望的摇滚,扭动的腰肢也不适合小吃,它们应该出没在嘈杂的迪厅中;悠悠的笛声,意境深远的山水同样不适合小吃,它们是理想的世外桃源的招牌。小吃,是自然生活的衍生物,任何违背平凡生活的环境,均不适合小吃。我想。

闲逛的时候,小吃摊总是我的必经之地。每当看到它们,便感到异常满足。有时,我也会一段时间之内看不到那些可的小吃摊们,或许是因为城管的缘故吧。尽管如此,想小吃的念头却并没有消退,反而更加深了我对那些食物的回味与思念,就象怀念一位身在异乡的友人一样。

篇十九:小吃

那时侯,我正上小学。

每天除了那简简单单的课本,装在我的小书包里,除了上课开会小差,除了那老师柔柔的声音,那小脑瓜里,我猜是很多小脑瓜里,想的就是那好吃的了。

我们的小学校里就有这个小卖点,价钱不贵,最贵的也不过五钱,那时,在一个小屋里,却异常的人声鼎沸,谁都扯着嗓门喊,我要这,给你一钱,那时的东西怎么不知那样好吃,记忆很深的是!三人行!,其实就是两个梅果,和连现在我都叫不上名的红果子,咬在嘴里,又酸又甜,脆脆的,满嘴都是那果水,而封面却是那西游三人,这样东西是卖的最快的。

冬天时,这女老板,就在一角里。支个铁炉,在上面烤香肠,下课来上一根,满嘴留香,尽管天却是冻豆腐般冷,这滚热的肠还是冒着热气,暖人心田。

再有那样一份小吃,就是那中午的!大锅饭!,在一家,我们都去的小吃,霸上一个椅子,一个桌子就能挤上七八个人,再要上那一碗冷面,坐在人中央,小嘴就开始吧嗒上,那时的力绝对丰沛,话题也广,一会谁家有钱,一会哪班的老师好,一会谁和谁,朋友之间吵嘴了,都成了我们的话题,这里的冷面,菜啊,有时来的一碗鸡蛋糕,都是那样香喷喷的。菜有时也互相吃,许多朋友就是那样认识的。

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时,屋里立刻象炸开的锅一样,背起书包,象一个个小豆子,挤出教室了。

那学校的一条道是路边摊的地方,有一位老太太是我最喜欢光顾的摊面,冻草莓,冻葡萄,冻樱桃穿成一串,也不过一钱,如果袋里带上一块钱,那时这一条道都逛完了,老太太为人和蔼,我们一来,笑的合不笼嘴,那干干瘦瘦的身材,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却麻利的给我们递上冰碗,辣串,还有那自家烀的土豆,沾上辣酱,吃的饱饱的,最后来上一杯罐头水,就满足了。

和小朋友回家时,怕父母责备,都互相问,我嘴上脏吗?不脏,然后都安心的回家去了。

每每想起这些,都是不由自主的笑起来。

妹妹放假回来,我带她来到这里,她却津津有味的说着那里的小吃多么好吃,比这里好吃多了,还有夏天的麻辣烫呢,我勉强的说;!一个地方的小吃有一个地方的味道埃

说完,不知为什么,总有流泪的冲动。

篇二十:家乡的小吃

我的家乡在南京,那里十分美丽,有无数名胜古迹,有无数美丽的景观。但最令我如痴如醉的还要算是我们南京最让人垂涎三尺的小吃了。

南京的小吃数不胜数,多如繁星,如南京盐水鸭,鸭血粉丝汤,臭豆腐,小笼包……但其中我最喜欢吃臭豆腐,今天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臭豆腐。

臭豆腐是南京特色小吃之一,臭豆腐外酥里嫩,鲜嫩多汁,金灿灿,热滋滋,再浇上一些酱,那香味,那颜色,无不让人垂涎三尺,忍不住去买上一份,细细地品尝一下。

臭豆腐做起来很简单,只需要准备一块臭豆腐,一个锅,一锅油和一个漏勺。

首先我们应该把臭豆腐切成小块,把油烧开,然后把臭豆腐放入油锅中炸,大约5~10分钟以后,把臭豆腐捞出来,不一定要炸太长时间,但一定不能炸老了,也不能不炸熟,一定要炸的适中。最后把自己喜欢的酱浇上去,就开动吧!

朋友们,你们是否也被臭豆腐迷住了呢?赶快烧一份尝尝吧!

篇二十一:我喜欢的小吃

你可曾尝过一种包子,它个头虽小,那味道可真是顶呱呱。对了,那就是小笼包。要吃小笼包,还得去正宗的南翔小笼店。

有一天,爸爸特地早早地起床带我去品尝南翔小笼。我睡眼朦胧地跟着爸爸出发了,嘴里还嘀哩咕噜地说:“南翔小笼到底有什么好吃的,要这么早起来?”到了南翔,我们进了餐厅,就闻到了阵阵香味,我们迫不及待地点了小笼。十分钟后,热腾腾的小笼上桌了,它的外皮极薄,一个个玲珑剔透,里面的肉馅若隐若现,淡淡的绿色,我知道了馅料中还加入了葱末,好看极了,让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小笼,蘸了点醋,张开大嘴,准备吃时,只听爸爸大喊:“慢,当心烫。吃小笼时要先把小笼里的烫吸干,再吃小笼。”于是,我学着爸爸的样子,撅起小嘴,轻轻地在皮上咬了一个小口,开始小心地吸里面的汤汁。吸得差不多了,我马上将小笼包子一口送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着薄薄的皮和富有韧的馅,这感觉真是好吃极了!一笼吃完,我又狼吞虎咽地吃起了第二笼,肚子仿佛永远也不会吃饱似的。再看看周围的人们,一个个也都吃得那么津津有味。爸爸笑着问我:“下次还吃吗?”“恩,恩”我急忙回答。

这就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小笼包。它小珑,但滋味却能使你陶醉不已。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