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行在路上
时间: 2017-03-12
前言:坐在飞机上,看美国的大一陆离我们越来越远,心中涌一出不舍、惆怅,无尽的话语在喉头哽噎好久,最后只是轻轻道了两个字“再见”。
镜头一:初见美国 时间:CHINA 2016.7.8-7.10 地点:中国→美国
早晨我们早早就醒来,对于这次的游学活动,我们很是激动。
由于台风的来临,我们很早就担忧这次活动我们能否顺利进行,不过幸好我们老师的细心——提前一天去上海候机。这样,我们彻底放下了一切顾虑。
北京时间11:10,我们成功登机,开始了我们一精一彩的游学之旅。
坐在机舱内,我不知怎么,突然想起父母,同学。有些东西,真的只有不在,才会懂得它的珍贵。
13个小时的飞机,真的叫人眩晕。不过幸好有窗外诱人的景色。天地一交一界处,有明朗的橙黄色。在它的上空,是逐渐变浅的黄色,直至沦为白色。但这样还 不够,白色的上方又呈现出蓝色,层层叠深,从淡蓝到浅蓝,再到湖蓝、深蓝,最后出现了墨蓝。17:10分,这时正是黄昏,我们在太平洋上空欣赏天边的云彩,由于时差的关系,凌晨这儿的天还 是亮极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反而显得更神秘,色彩的对比更大。
重头戏还 在后面。当我们快到目的地时,美国内陆还 是下午,窗外变得如此之白,亮的我们眼睛都睁不开。随后,这种感觉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又是朵朵白云。这种感觉很妙,它为我们减少了一份疲劳,增添了一份惬意。
到达底特律后,一陽一光洒满了整面窗户,连玻璃都被镀成了暖暖的一陽一光的颜色,就像美国的人,也是有一颗暖暖的心。又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了波士顿(Boston),这时候的天已经完全黑了,又因为冷空气的原因,一下我们无法适应,个个都喊冷。但一想到等一下能去宿舍了,我就感到一温一暖。
这是一个我人生中重要的日子——第一次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这个日子或许不是最好完美的,也不是最有趣的,甚至我还 有点难受,但这都不影响它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天。
美国,我们来了!
镜头二:领悟 时间:US 2016.7.11 地点:教室
我充分感受到了英语的重要一性一。
今天的课上下来,总体就是——我们要加强英语口语。我不知道学英语有什么捷径,我只知道一步步爬,虽然慢了一点,但至少踏实,心里有底,而不是缥缈的在空中。
各个老师都各有特色,我们在昨天的摸索中,也找回了我们双语人的开朗,大方,气氛完全不同于昨天,在短短两天时间内,我们已经很好的融入进了这个看似如此静谧又端庄的女子——美国(The United States)。
我们通过大家之间的互相一交一流,通过谈论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一爱一好,大家的关系更加亲密了,虽然大家还 是有点害羞,但总体已好了许多。我们期待,也相信,我们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美国相对于中国还 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速度。在中国,不论是谁,都是忙忙碌碌的度过每一天,就像飞机,快速,但不能享受风景带来的快乐。美国的人们也忙碌,但他们也同样懂得给自己放松。在餐厅中,几乎看不见一个美国人匆匆吃一下就离开,大家都是有说有笑,细嚼慢咽的。甚至不少人因为这个冷空气之后的晴天,端着盘子在外面边欣赏风景边用餐。他们就像是火车,有快的时候,但也有停下休息的时刻,一路还 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这像极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只追求结果的人生与看重结果但更在意过程的人生。如果让我选,我会选择第二种人生,我们有那么长的路要走,为何不停停走走,看看沿途那些未知的美。“再长的路我们慢慢的走,再深的话我们浅浅的说”,这是作家毕淑敏的观点,也像叶老师说的“未经凝视的世界毫无意义”。做个有心人吧,去发现未知的美丽,在人生中,在追梦途中,细心点,别让自己错过了那些美好的事物。这就是美国人的人生姿态带给我的感受。
镜头三:旅程开始 时间:US 2016.7.14 地点:Boston→New York
最后一次在Boston吃早餐了,一种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不知是对新旅程的期待,还 是对已逝去时光的不舍?总之,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我最后回头告别了Boston这个给过我伤心,感动,快乐的地方,告别了这个友好静谧的城市。
车缓缓驶向郊区,Yale University逐渐离我们远去,窗外绿树成荫,一湖,一景,好是悠闲。要是能住在这样一个青山坏绕,抬头就是蓝天的地方,岂不美哉?
一路上,虽然堵车,但吃吃睡睡,谈天论地,这时光也就这样过去了。
我们在暮色降临的时候,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真不敢相信,我们就这样来到了纽约这个繁华的城市,虽然这并不是市中心,但那种强烈的繁华气息扑面而来。
纽约是一个大城市,是一个不属于我这种人一大城市。她的金融在世界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时间的流逝中未经侵蚀,她还 在全球占有重的地位。
我期待明天的惊喜,自一由女神终于要揭开神秘的面纱,很兴奋。
在深夜的灯下写作听月,看窗外真正能称得上漆黑的天空,我突然感觉很美好。
晚安。New York。
镜头四: 怀念东方的那位女子 时间:US、CHINA 整个旅行 地点:出发至回来
早晨吃完晚饭,我们去超市买水的时候,热情的店主先问了我们会不会英语,再说了一些问候的话语,实在是让我们这些隔着大洋的人们感到一温一暖。的确,我也一次次强调,美国人就是让人感觉暖暖的。这趟路上还 有一个黑人叔叔让我印象深刻。他有着墨似的瞳仁,宽而厚的嘴唇,留着浓浓的大一胡一子,一看就是那种敦厚老实的人。他很勤劳,一早起来就清理自家门前的草坪,难怪这儿有这么多娇一艳的花朵。他混杂着中文与我们一交一谈,我突然很欣慰有人喜欢学一习一中国文化,我也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
北美的天黑得很慢,所以我们有足够充裕的时间欣赏天空,看彩霞一点一点爬上天际,赏到富有画面感很强的霞,大家都拍下来,使它成为永恒的美丽。到美国后,才发现我们是多么依恋自己的祖国。就像季老先生说的:“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当时读这篇课文还 没有这种特别的感受,但当我身在异国他乡,才深切的领悟到这种浓浓的情意。是有一根线在无形中把我们牵连在了一起,我不再留恋他乡醉人的风景,一生我只沉醉于她。所有美丽的地方,在今天,我明白:我们的祖国是有多么伟大而端庄,她就这样含笑伫立在世界东方,深情地凝望着这个世界。
美国很美,但依旧不及你美。美国有他们的美国一精一神,我们有我们自己的风采与骄傲。
想起我亲一爱一的祖国,我觉得什么都比不上她的美丽,连美国这么美的地方都无法代替她在我心中的位置。因为,她是我最美的故乡。
I miss you,China.
镜头五:人在欢途 时间:US 2016.7.16 地点:New York
清晨一睁开眼,就望见一陽一光从窗帘中透出,把白色染成金黄。
来美国不能不看自一由女神。终于在我们千盼万盼之下,有幸看见了她的真面目。天气很热,游者很多,船上挤满了拍照的人群。船绕了雕像一圈,不论从哪看,都有不同的别样风味。自一由女神像高93米,身披铜绿色服装。她脚下是挣脱的锁链,象征美国人民不向恶势力屈服,渴望自一由。手中拿着一本《美国独立宣言》,右手举着金色火炬,她深邃的眼睛慈一爱一的看着美国大地,她就在这静静守护着美国的每一寸土地。
来纽约,也不能不提华尔街与时代广场。华尔街,想必大家都知,是全世界经济的象征。这里随处可见各国的国旗,高楼大厦。只是我认为太拥挤,使人有一种压迫感,所以个人不太喜欢。我到宁可是在华盛顿,所有楼房不超过10楼,抬头望去,蓝天是背景,白云做衬,多好!
时代广场是一个游客众多的地方。随便望一眼,除了随处可见的巨型广告牌,就是大批大批的游客。海报处处是,一份巨大的海报《CATS》也是给我了一个惊喜。这是百老汇最著名的歌剧,也是我最喜欢的歌剧,经典歌曲《Memory》就出自这里。纽约不仅有着浓厚的商业气息,还 有着别样的文化气息。随处可见的街头艺人。他们忘我地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不管人们给他们什么样的评价,他们都无所谓,只求一对木棍,几个塑料桶,木板,与自己对音乐的炽一热的心,就足以。
最后,再送给自己一段关于青春,旅行与梦想的话(以下选自《大鱼海棠》):
人生是一场旅程。我们经历了几次轮回,
才换来这个旅程。而这个旅程很短,
因此不妨大胆一些,
不妨大胆一些去一爱一一个人,
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
有很多事我都不明白。
但我相信一件事。
上天让我们来到这个世上,
就是为了让我们创造奇迹。
镜头六:沉浸美国文化 时间:US 2016.7.17 地点:Washington
今天我们可以算是掉进了美国厚重的文化中了。
华盛顿本就是代表美国的文化与政治,这天的参观与对美国的了解,也算是更近了一步。
黑色的普通倒v墙也留存着重要的历史痕迹。这是一堵并不起眼的墙。它静静坐落在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小树林中。这墙,记录了约战时期战死的美国士兵与军官。它以美国士兵战死的日期为顺序,刻满了57000多名战士的名字。一旁的雕像也很是一精一彩。制作人想必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你看这些士兵的腿都不一样,高矮胖瘦也不一样。但他们用五官与动作表现出来的就是——他们迷失了方向。设计师还 在下面种了不少灌木,这使得整幅作品更加形象每一个人都用深邃的眼睛诉说着无声的迷茫,虽然没有为我们国家的勇士制造纪念碑,但也确实要向这些无畏的战士致敬。
隔湖相望的是林肯纪念碑与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的外形很有意思,在一陽一光强弱的照耀下,反射一出不同的光,这会看上去还 是白色的,一会又成了淡黑色。
另外,白宫也是让人惊奇的一部分。在我的脑海里,电视中的白宫都是很大很辉煌的,今天虽然李导早就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但真正看见它时,还 是吃了一惊。虽然它也很壮观,但依旧是太小了一点。这让大家有点小小的失望,毕竟它是美国总统的住处,而且132间房在这好像也稍显拥挤。
华盛顿的天很蓝,蓝的感觉快要溢出似的。
漫步在小径上,我闻到了历史浓重的气味,静看湖水碧波,鸭群觅食,慢慢迷失在美国的文化与历史中。
镜头七:梦想想开花 时间:US 2016.7.18 地点:Washington
梵高,一个大家熟识的画家,在经历无数次打击与折磨后,画出了妇孺皆知的《星月夜》。而毕加索相比之下就幸运多了,他是一个为数不多的画家可以在有生之年让自己的画得到认可,并创办了一家教学一一抽一一象化的学院。两种人生,成就了两位风格迥乎不同的画家,也成就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早晨有幸参观了美国国家艺术馆,可以亲眼看到一幅幅或神圣、或欢乐、或悲伤的名作,实在是大幸。只是这次毕加索的画正好在国外展出,很遗憾我没能看到。
这两位画家不论谁幸运与倒霉,但至少,他们最后都成功了,都在这个庞大的世界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我们都一样,各自有光芒。”
你的梦想想开花,那就别让她等太久,让她沉睡,而是要努力使她绽放。不管她开花需要多少时间。是一天,还 是一年,还 是一辈子,都无所谓。你只需记住,你的梦想想开花,那就让她开吧!即使当你死去她都未曾开放,那也能体会到从中这种乐趣。
我不知道上帝给我安排了怎样的命运,是喜剧,亦或是悲剧?这些问题都一交一给时间来解决,我需要做的,不过是把握好每次机会,让梦想绽放罢了。我们因为各自的差异,可能会分梵高与毕加索两类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未来,只要你用心,谁能保证你没有这两位大师最后的成就?
其实路都是一样的,只罢是一条通往成功的两个入口。梵高的人生虽多了的几个弯,但最终也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归宿。毕加索是少了几块绊脚石,但也看不见梵高人生中的独特风景。人生就是这样,不会一路好运,也不会厄运一生。就这样,我们向着梦想,简单地度过一生。
后记:青春就是这样,要闯荡,需要勇气,大胆地往前走。在这次的出行中,我懂得了许多我曾不明白的东西,这,或许就是我这次出行的最大意义。
走,为自己的青春,勇敢的走在成长路上吧。
【END】
镜头一:初见美国 时间:CHINA 2016.7.8-7.10 地点:中国→美国
早晨我们早早就醒来,对于这次的游学活动,我们很是激动。
由于台风的来临,我们很早就担忧这次活动我们能否顺利进行,不过幸好我们老师的细心——提前一天去上海候机。这样,我们彻底放下了一切顾虑。
北京时间11:10,我们成功登机,开始了我们一精一彩的游学之旅。
坐在机舱内,我不知怎么,突然想起父母,同学。有些东西,真的只有不在,才会懂得它的珍贵。
13个小时的飞机,真的叫人眩晕。不过幸好有窗外诱人的景色。天地一交一界处,有明朗的橙黄色。在它的上空,是逐渐变浅的黄色,直至沦为白色。但这样还 不够,白色的上方又呈现出蓝色,层层叠深,从淡蓝到浅蓝,再到湖蓝、深蓝,最后出现了墨蓝。17:10分,这时正是黄昏,我们在太平洋上空欣赏天边的云彩,由于时差的关系,凌晨这儿的天还 是亮极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反而显得更神秘,色彩的对比更大。
重头戏还 在后面。当我们快到目的地时,美国内陆还 是下午,窗外变得如此之白,亮的我们眼睛都睁不开。随后,这种感觉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又是朵朵白云。这种感觉很妙,它为我们减少了一份疲劳,增添了一份惬意。
到达底特律后,一陽一光洒满了整面窗户,连玻璃都被镀成了暖暖的一陽一光的颜色,就像美国的人,也是有一颗暖暖的心。又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了波士顿(Boston),这时候的天已经完全黑了,又因为冷空气的原因,一下我们无法适应,个个都喊冷。但一想到等一下能去宿舍了,我就感到一温一暖。
这是一个我人生中重要的日子——第一次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这个日子或许不是最好完美的,也不是最有趣的,甚至我还 有点难受,但这都不影响它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天。
美国,我们来了!
镜头二:领悟 时间:US 2016.7.11 地点:教室
我充分感受到了英语的重要一性一。
今天的课上下来,总体就是——我们要加强英语口语。我不知道学英语有什么捷径,我只知道一步步爬,虽然慢了一点,但至少踏实,心里有底,而不是缥缈的在空中。
各个老师都各有特色,我们在昨天的摸索中,也找回了我们双语人的开朗,大方,气氛完全不同于昨天,在短短两天时间内,我们已经很好的融入进了这个看似如此静谧又端庄的女子——美国(The United States)。
我们通过大家之间的互相一交一流,通过谈论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一爱一好,大家的关系更加亲密了,虽然大家还 是有点害羞,但总体已好了许多。我们期待,也相信,我们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美国相对于中国还 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速度。在中国,不论是谁,都是忙忙碌碌的度过每一天,就像飞机,快速,但不能享受风景带来的快乐。美国的人们也忙碌,但他们也同样懂得给自己放松。在餐厅中,几乎看不见一个美国人匆匆吃一下就离开,大家都是有说有笑,细嚼慢咽的。甚至不少人因为这个冷空气之后的晴天,端着盘子在外面边欣赏风景边用餐。他们就像是火车,有快的时候,但也有停下休息的时刻,一路还 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这像极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只追求结果的人生与看重结果但更在意过程的人生。如果让我选,我会选择第二种人生,我们有那么长的路要走,为何不停停走走,看看沿途那些未知的美。“再长的路我们慢慢的走,再深的话我们浅浅的说”,这是作家毕淑敏的观点,也像叶老师说的“未经凝视的世界毫无意义”。做个有心人吧,去发现未知的美丽,在人生中,在追梦途中,细心点,别让自己错过了那些美好的事物。这就是美国人的人生姿态带给我的感受。
镜头三:旅程开始 时间:US 2016.7.14 地点:Boston→New York
最后一次在Boston吃早餐了,一种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不知是对新旅程的期待,还 是对已逝去时光的不舍?总之,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我最后回头告别了Boston这个给过我伤心,感动,快乐的地方,告别了这个友好静谧的城市。
车缓缓驶向郊区,Yale University逐渐离我们远去,窗外绿树成荫,一湖,一景,好是悠闲。要是能住在这样一个青山坏绕,抬头就是蓝天的地方,岂不美哉?
一路上,虽然堵车,但吃吃睡睡,谈天论地,这时光也就这样过去了。
我们在暮色降临的时候,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真不敢相信,我们就这样来到了纽约这个繁华的城市,虽然这并不是市中心,但那种强烈的繁华气息扑面而来。
纽约是一个大城市,是一个不属于我这种人一大城市。她的金融在世界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时间的流逝中未经侵蚀,她还 在全球占有重的地位。
我期待明天的惊喜,自一由女神终于要揭开神秘的面纱,很兴奋。
在深夜的灯下写作听月,看窗外真正能称得上漆黑的天空,我突然感觉很美好。
晚安。New York。
镜头四: 怀念东方的那位女子 时间:US、CHINA 整个旅行 地点:出发至回来
早晨吃完晚饭,我们去超市买水的时候,热情的店主先问了我们会不会英语,再说了一些问候的话语,实在是让我们这些隔着大洋的人们感到一温一暖。的确,我也一次次强调,美国人就是让人感觉暖暖的。这趟路上还 有一个黑人叔叔让我印象深刻。他有着墨似的瞳仁,宽而厚的嘴唇,留着浓浓的大一胡一子,一看就是那种敦厚老实的人。他很勤劳,一早起来就清理自家门前的草坪,难怪这儿有这么多娇一艳的花朵。他混杂着中文与我们一交一谈,我突然很欣慰有人喜欢学一习一中国文化,我也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
北美的天黑得很慢,所以我们有足够充裕的时间欣赏天空,看彩霞一点一点爬上天际,赏到富有画面感很强的霞,大家都拍下来,使它成为永恒的美丽。到美国后,才发现我们是多么依恋自己的祖国。就像季老先生说的:“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当时读这篇课文还 没有这种特别的感受,但当我身在异国他乡,才深切的领悟到这种浓浓的情意。是有一根线在无形中把我们牵连在了一起,我不再留恋他乡醉人的风景,一生我只沉醉于她。所有美丽的地方,在今天,我明白:我们的祖国是有多么伟大而端庄,她就这样含笑伫立在世界东方,深情地凝望着这个世界。
美国很美,但依旧不及你美。美国有他们的美国一精一神,我们有我们自己的风采与骄傲。
想起我亲一爱一的祖国,我觉得什么都比不上她的美丽,连美国这么美的地方都无法代替她在我心中的位置。因为,她是我最美的故乡。
I miss you,China.
镜头五:人在欢途 时间:US 2016.7.16 地点:New York
清晨一睁开眼,就望见一陽一光从窗帘中透出,把白色染成金黄。
来美国不能不看自一由女神。终于在我们千盼万盼之下,有幸看见了她的真面目。天气很热,游者很多,船上挤满了拍照的人群。船绕了雕像一圈,不论从哪看,都有不同的别样风味。自一由女神像高93米,身披铜绿色服装。她脚下是挣脱的锁链,象征美国人民不向恶势力屈服,渴望自一由。手中拿着一本《美国独立宣言》,右手举着金色火炬,她深邃的眼睛慈一爱一的看着美国大地,她就在这静静守护着美国的每一寸土地。
来纽约,也不能不提华尔街与时代广场。华尔街,想必大家都知,是全世界经济的象征。这里随处可见各国的国旗,高楼大厦。只是我认为太拥挤,使人有一种压迫感,所以个人不太喜欢。我到宁可是在华盛顿,所有楼房不超过10楼,抬头望去,蓝天是背景,白云做衬,多好!
时代广场是一个游客众多的地方。随便望一眼,除了随处可见的巨型广告牌,就是大批大批的游客。海报处处是,一份巨大的海报《CATS》也是给我了一个惊喜。这是百老汇最著名的歌剧,也是我最喜欢的歌剧,经典歌曲《Memory》就出自这里。纽约不仅有着浓厚的商业气息,还 有着别样的文化气息。随处可见的街头艺人。他们忘我地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不管人们给他们什么样的评价,他们都无所谓,只求一对木棍,几个塑料桶,木板,与自己对音乐的炽一热的心,就足以。
最后,再送给自己一段关于青春,旅行与梦想的话(以下选自《大鱼海棠》):
人生是一场旅程。我们经历了几次轮回,
才换来这个旅程。而这个旅程很短,
因此不妨大胆一些,
不妨大胆一些去一爱一一个人,
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
有很多事我都不明白。
但我相信一件事。
上天让我们来到这个世上,
就是为了让我们创造奇迹。
镜头六:沉浸美国文化 时间:US 2016.7.17 地点:Washington
今天我们可以算是掉进了美国厚重的文化中了。
华盛顿本就是代表美国的文化与政治,这天的参观与对美国的了解,也算是更近了一步。
黑色的普通倒v墙也留存着重要的历史痕迹。这是一堵并不起眼的墙。它静静坐落在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小树林中。这墙,记录了约战时期战死的美国士兵与军官。它以美国士兵战死的日期为顺序,刻满了57000多名战士的名字。一旁的雕像也很是一精一彩。制作人想必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你看这些士兵的腿都不一样,高矮胖瘦也不一样。但他们用五官与动作表现出来的就是——他们迷失了方向。设计师还 在下面种了不少灌木,这使得整幅作品更加形象每一个人都用深邃的眼睛诉说着无声的迷茫,虽然没有为我们国家的勇士制造纪念碑,但也确实要向这些无畏的战士致敬。
隔湖相望的是林肯纪念碑与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的外形很有意思,在一陽一光强弱的照耀下,反射一出不同的光,这会看上去还 是白色的,一会又成了淡黑色。
另外,白宫也是让人惊奇的一部分。在我的脑海里,电视中的白宫都是很大很辉煌的,今天虽然李导早就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但真正看见它时,还 是吃了一惊。虽然它也很壮观,但依旧是太小了一点。这让大家有点小小的失望,毕竟它是美国总统的住处,而且132间房在这好像也稍显拥挤。
华盛顿的天很蓝,蓝的感觉快要溢出似的。
漫步在小径上,我闻到了历史浓重的气味,静看湖水碧波,鸭群觅食,慢慢迷失在美国的文化与历史中。
镜头七:梦想想开花 时间:US 2016.7.18 地点:Washington
梵高,一个大家熟识的画家,在经历无数次打击与折磨后,画出了妇孺皆知的《星月夜》。而毕加索相比之下就幸运多了,他是一个为数不多的画家可以在有生之年让自己的画得到认可,并创办了一家教学一一抽一一象化的学院。两种人生,成就了两位风格迥乎不同的画家,也成就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早晨有幸参观了美国国家艺术馆,可以亲眼看到一幅幅或神圣、或欢乐、或悲伤的名作,实在是大幸。只是这次毕加索的画正好在国外展出,很遗憾我没能看到。
这两位画家不论谁幸运与倒霉,但至少,他们最后都成功了,都在这个庞大的世界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我们都一样,各自有光芒。”
你的梦想想开花,那就别让她等太久,让她沉睡,而是要努力使她绽放。不管她开花需要多少时间。是一天,还 是一年,还 是一辈子,都无所谓。你只需记住,你的梦想想开花,那就让她开吧!即使当你死去她都未曾开放,那也能体会到从中这种乐趣。
我不知道上帝给我安排了怎样的命运,是喜剧,亦或是悲剧?这些问题都一交一给时间来解决,我需要做的,不过是把握好每次机会,让梦想绽放罢了。我们因为各自的差异,可能会分梵高与毕加索两类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未来,只要你用心,谁能保证你没有这两位大师最后的成就?
其实路都是一样的,只罢是一条通往成功的两个入口。梵高的人生虽多了的几个弯,但最终也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归宿。毕加索是少了几块绊脚石,但也看不见梵高人生中的独特风景。人生就是这样,不会一路好运,也不会厄运一生。就这样,我们向着梦想,简单地度过一生。
后记:青春就是这样,要闯荡,需要勇气,大胆地往前走。在这次的出行中,我懂得了许多我曾不明白的东西,这,或许就是我这次出行的最大意义。
走,为自己的青春,勇敢的走在成长路上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