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报纸
时间: 2017-03-12
(有一片广袤的土地,曾经仰头接受过血雨风腥的洗礼。黑夜有多长,漫散着没有尽头的耻辱,又有多少人能用长达一生的时间将它得以释怀?——题记)
初秋的气息渗透在空气里,傍晚悄然而至。远方只看得见夕一陽一和晚霞一交一织在一起,形成一片深沉的暗一红,红得浓郁,红得稠密,他不敢抬头,因为那黯然的色调深不见底,仿佛会带着看它的人一起沦陷倒无边无际的梦境中。
转眼就七十年了,他放下报纸,拄起拐杖,尝试着向门外走去。可是他老了,实在太老了,每一步都迈得吃力,每一步都走得缓慢,短短的距离于他而言,仿佛是一项艰难而盛大的工程。
“或许我的时间不久了吧”他在门前粗糙的石凳上坐了下来,伸了伸手,掸去了裤腿上的灰尘,那是一双怎样沧桑的手啊,懒懒的夕一陽一下仿佛只剩几根骨头和清晰分明得异常的纹路。
他呆望着远方,几个孩子吵闹着跑过,就好像那时的自己,却又和那时的自己浑然不同。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二战时期,无论是被纳粹一党一疯狂残杀的犹太人,还 是被日本人比拼着杀害的中国人,都已经随着历史一起倒在了很久很久以前的时光里。那些无法触碰的耻辱和难以言说的压迫代代相传,留给后人牢记。
十三亿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米的土地,谁也无法把这样一个挺一立在世界东方的泱泱大国和当年的“东亚病夫”联系在一起。就像他无法把黑白的饥饿与狼狈和现在幸福快乐的一切联系在一起一样。
落魄着、行走着
他试着挖掘记忆中最深的部分。或许是那一年留在他的故乡的一切吧,大约40万的伤亡人口和500万的战争难民。人们不停地为生存而奔走他乡,却又不由选择地在槍口前倒下。
美丽的宋殿村,硝烟滚滚的宋殿村以及被沦为旧址后改名为受降村的宋殿村。他不确定那是不是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完结,但他知道那是故土的变迁,是承载着耻辱和华夏大地光复梦的历史。
沸水滚滚的大锅、水牢里一尸一体腐烂的恶臭、千人坑旁百姓被杀时的惨叫……这些都是他年幼时无法完结的噩梦。1937年12月到1945年8月。不久的时光却带给了小小的孩子无法言说的悲哀。不过,他也记得逃亡和搬迁。更记得惨遭蹂一躏的宋殿村于1945年成了日军的投降地时已被战争摧毁得无力的人群爆发出的巨大欢呼,后来记载着他的童年的小小村庄被更名为“受降村”,成为全国惟一以“受降”命名的地方。
他知道在和平的年代,人们必定过着不一样的生活,有着不一样的追求。但是,和平的背后总有着坚实的后盾,有着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他们向往光明,热一爱一祖国。
那是无数热血沸腾的华夏儿女,在铁刀下临危不惧,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用生命的结束去换取一精一神的升华和希望的永恒。
他有幸存活了下来,也曾目睹过父辈们的死亡,独自踱步过明明暗暗的黑夜,终于等到了百花齐放的美景。现在,或许真的是他该休息的时候了。
抬起头来,他看见了仍未完全消逝的暗一红,一抹一抹的霞光好像倒映着八年的艰辛抗战。血流成河的小路刻着一个时代的完结,另一个时代中的人们西装革履,步伐匆匆,市场瞬息万变,毫厘之间就是惊人的收益与损失,聪明的家伙们齐聚一堂,运筹帷幄。但这一切的基础不都是黯然而浓烈的红色中深不见低的泪痕吗?
他太累了,也没有力气再想了,于是,悄悄地垂下了苍老的面孔,在逐渐变暗的天色和永远不会醒来的梦中看到了20世纪主导着全球各地战场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看到了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结束时和平的宣告。
天色终究暗去,奔跑着的孩子们由大人领回了家,街道旁都是步履匆匆的行人。
或许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更没有人看到他书桌上的两份报纸:一份是黑白的电报,通报着战争的胜利;另一份是2015年9月3日的报纸,黑体的“抗战胜利70周年”意味着漫长的时光已悄然离去。
那么,珍惜和不忘记,便是世人最好的姿态。
宁波北仑区顾国和外国语学校
302班 宋佳楠
初秋的气息渗透在空气里,傍晚悄然而至。远方只看得见夕一陽一和晚霞一交一织在一起,形成一片深沉的暗一红,红得浓郁,红得稠密,他不敢抬头,因为那黯然的色调深不见底,仿佛会带着看它的人一起沦陷倒无边无际的梦境中。
转眼就七十年了,他放下报纸,拄起拐杖,尝试着向门外走去。可是他老了,实在太老了,每一步都迈得吃力,每一步都走得缓慢,短短的距离于他而言,仿佛是一项艰难而盛大的工程。
“或许我的时间不久了吧”他在门前粗糙的石凳上坐了下来,伸了伸手,掸去了裤腿上的灰尘,那是一双怎样沧桑的手啊,懒懒的夕一陽一下仿佛只剩几根骨头和清晰分明得异常的纹路。
他呆望着远方,几个孩子吵闹着跑过,就好像那时的自己,却又和那时的自己浑然不同。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二战时期,无论是被纳粹一党一疯狂残杀的犹太人,还 是被日本人比拼着杀害的中国人,都已经随着历史一起倒在了很久很久以前的时光里。那些无法触碰的耻辱和难以言说的压迫代代相传,留给后人牢记。
十三亿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米的土地,谁也无法把这样一个挺一立在世界东方的泱泱大国和当年的“东亚病夫”联系在一起。就像他无法把黑白的饥饿与狼狈和现在幸福快乐的一切联系在一起一样。
落魄着、行走着
他试着挖掘记忆中最深的部分。或许是那一年留在他的故乡的一切吧,大约40万的伤亡人口和500万的战争难民。人们不停地为生存而奔走他乡,却又不由选择地在槍口前倒下。
美丽的宋殿村,硝烟滚滚的宋殿村以及被沦为旧址后改名为受降村的宋殿村。他不确定那是不是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完结,但他知道那是故土的变迁,是承载着耻辱和华夏大地光复梦的历史。
沸水滚滚的大锅、水牢里一尸一体腐烂的恶臭、千人坑旁百姓被杀时的惨叫……这些都是他年幼时无法完结的噩梦。1937年12月到1945年8月。不久的时光却带给了小小的孩子无法言说的悲哀。不过,他也记得逃亡和搬迁。更记得惨遭蹂一躏的宋殿村于1945年成了日军的投降地时已被战争摧毁得无力的人群爆发出的巨大欢呼,后来记载着他的童年的小小村庄被更名为“受降村”,成为全国惟一以“受降”命名的地方。
他知道在和平的年代,人们必定过着不一样的生活,有着不一样的追求。但是,和平的背后总有着坚实的后盾,有着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他们向往光明,热一爱一祖国。
那是无数热血沸腾的华夏儿女,在铁刀下临危不惧,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用生命的结束去换取一精一神的升华和希望的永恒。
他有幸存活了下来,也曾目睹过父辈们的死亡,独自踱步过明明暗暗的黑夜,终于等到了百花齐放的美景。现在,或许真的是他该休息的时候了。
抬起头来,他看见了仍未完全消逝的暗一红,一抹一抹的霞光好像倒映着八年的艰辛抗战。血流成河的小路刻着一个时代的完结,另一个时代中的人们西装革履,步伐匆匆,市场瞬息万变,毫厘之间就是惊人的收益与损失,聪明的家伙们齐聚一堂,运筹帷幄。但这一切的基础不都是黯然而浓烈的红色中深不见低的泪痕吗?
他太累了,也没有力气再想了,于是,悄悄地垂下了苍老的面孔,在逐渐变暗的天色和永远不会醒来的梦中看到了20世纪主导着全球各地战场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看到了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结束时和平的宣告。
天色终究暗去,奔跑着的孩子们由大人领回了家,街道旁都是步履匆匆的行人。
或许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更没有人看到他书桌上的两份报纸:一份是黑白的电报,通报着战争的胜利;另一份是2015年9月3日的报纸,黑体的“抗战胜利70周年”意味着漫长的时光已悄然离去。
那么,珍惜和不忘记,便是世人最好的姿态。
宁波北仑区顾国和外国语学校
302班 宋佳楠
上一篇:交通安全,铭记我心 下一篇:我的读书故事——书中自有爆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