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句祝福语大全个性签名如何表白英语句子 情书幸福离别

作文

您现在的位置: > 作文 > 作文 >

赢在顶层设计读后感

时间: 2015-10-14
赢在顶层设计读后感一:《赢在顶层设计》读后感 本书主要讲战略,高、大、上的理论知识比较多,主要是道的层面,法的层面点到为止,基本没有术作层面的术,在企业职位达到一定层次后读这本书可能会领悟更多,收获更多。 1、顶层设计六个宏观要素:(1)前瞻预判;(2)从后往前看;(3)系统化思考(找到根本解);(4)方法论支撑;(5)数据化分析;(6)科学化分解。 2、决策前民主,决策后独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集中制。 3、企业的实力体现在四方面: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定价权。 4、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人生如赛马,影响个人成功六大因素:企业、老板、队、信心、家庭、自己。 5、企业转型四个层面:企业家转型(远见与动力)、战略转型(目标与途径)、管理体系转型(方法与措施,营销、研发、生产、运营、组织)、企业文化转型(沉淀与固化)。 6、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组织利益挂钩,就是管理真谛。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 员工利益至上,是企业顶层设计的核心。 7、中产阶级消费心理行为特点:(1)独立思考,理消费;(2)从追求价格,到追求价值;(3)注重品位,主动搭配。 8、企业家转型10个方面:(1)指导思想:从后知后觉到先知先觉;(2)经营理念:从利己主义到利他主义;(3)经营模式: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借力腾飞;让外行来指导内行;管理上抄袭,产品上创新;(4)经营策略:从微利经营到厚利经营;(5)企业追求:从股东利益最大化到员工利益最大化;(6)领导风格:从军事化管理到人化管理;(7)决策机制:从感决策到系统化决策;(8)管理模式:从粗放式管理到细化管理;(9)关注重点:从看得见的成本到看不见的成本:1)难以衡量的招聘成本;2)低薪水的高成本付出;3)员工流失导致的成本;4)员工不全力以赴的成本;5)员工不具备工作技能的成本;6)部门之间推诿的成本;7)滞销产品导致的成本;8)外派销售人员效率低下的成本;9)复杂的绩效考评成本;(10)工作模式:从做应用题到选择题。 9、老板讲话都喜欢讲书名,《请给我结果》、《带着答案来找我》,实际上要实现从做应用题到选择题的转变,让员工做“答案型员工”的前提是老板自己要做“答案型领导”,自己先做到。 10、老板要想用做应用题转向做选择题,要坚持的原则:(1)开会最后一个发言,老板不要先定调子;(2)开会前一天就将第二天要讨论的话题,要解决的问题通报与会人员,让大家提前思考与准备,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案参加会议;(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如下属提出若干个方案有可取之处,可让主责任人整合大家的不同意见,把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进一步细化方案,让2-3个比较靠谱的方案独自完善各自计划。(4)综合比较最后的几个方案,再进行综合。 11、关于员工“你不仁,我不义”,其实在企业当中是很普遍的问题。老板答应给的钱没给到、答应给的职位没给到,老板不仁,员工感觉不公平,就会消极怠工,甚至故意搞负面破坏。老板其实只做两件事:用对人,分好钱。对于老板,一个不能给被别人公平的人,无法获得可持续的回报;对于员工,一个不能从不公平状态中走出来的人,无法获得新生。 12、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公司会让你满意,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有问题,都不是完美的,在职场必须清醒的认识这一点。就像《相十年》当中的一句台词:企业只有两种,一种是让你讨厌的;一是让你痛恨的。企业与员工之间只能是相对满意的关系,员工是企业获得顾客满意的基础,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一定没有满意的顾客。 13、销售部负责今天有饭吃,市场负责明天有饭吃,两条腿走路。市场部四大职能:(1)市场开发(参谋部队)负责发现未来商机;(2)产品定义(特种部队)负责找到产品必定畅销的理由;(3)市场宣传(空军部队)负责用省钱省时省力的办法与客户有效地沟通;(4)渠道支持(后勤部队)负责给销售人员提炮弹药,提高销售队伍的战斗力。为了发现商机,市场部人员要成为行业专家、技术专家和应用专家。 14、做企业必须基于“利他”的主观愿望,做慈善必须基于“利己”的主观愿望。 15、商业模式是基于未来看现在、基于对手看自己、基于客户看产品、基于价值看创新。商业模式设计六要素:(1)明确走向市场的模型;(2)明确企业的盈利模式;(3)明确企业价值链和生态系统;(4)明确企业的价值主张;(5)明确企业的组织架构;(6)明确企业经营管理的“道”。 16、战略规划四项基本原则:以利他为基准、以营销为核心、以竞争为导向、以共识为目的。 17、企业存在的价值:要么帮助客户提高幸福指数;要么帮助客户降低痛苦指数。 18、如何让战略落地:(1)市场与用户分析;(2)竞争对手分析;(3)理想的完整产品描述;(4)企业的长远目标与发展方向;(5)成功要素分析、面临挑战分析、潜在问题与风险分析;(6)组织架构设计与财务分析;(7)第一年的战术实施计划。 19、分配才是企业第一生产力。(1)要真正从思想上转变过来;(2)要学会使巧劲;(3)要让员工看到希望;(4)不要用自欺欺人的话来愚弄员工;(5)学会从后往前看;(6)让各个阶层的人安居乐业。 20、不是员工不想敬业,而是想让员工敬业,老板就要给员工一个敬业的理由。 21、如何分配企业资源:(1)分配金钱必须以业绩为导向;(2)分配职位必须以能力为导向;(3)分配福利必须以贡献为导向;(4)分配名誉必须以正直为导向;(5)分配时间必须以效率为导向;(6)分配培训则是以需要为导向。 22、市场部门:从促销型向战略型转型。(1)首先帮助老板做战略规划,成为企业总参谋部,制定作战绘图;(2)帮助研发部门指明研发方向,扮演特种部队角色,明确未来几年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点,产品的基因是什么,提升产品竞争力;(3)帮助销售部门提升战斗力,给销售队伍指明方向,比如重点目标市尝重点行业;同时作为后勤部队为销售队伍提供弹药,如竞争分析、成功案例、应用指南、十问十答等;(4)最后扮演空军,大面积覆盖,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让更多人了解企业产品,对品牌形成偏好,成为企业忠诚客户。 23、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没有上过成功学的课,几乎所有沉迷于成功学的人都没有取得成功。 24、创建激发员工创新热情的环境:(1)创新必须有高额的回报;(2)员工迫切需要跨界学习;(3)从压力式管理到动力式管理。 25、努力摆脱官场文化的深刻影响:(1)不搞“一把手”政治;(2)执行力不等于“高压”政策;(3)淡化权力意识;(4)不能短期机会导向;(5)凡事不能“一刀切”;(6)允许员工犯错,但不允许员工撒谎;(7)反对口号文化,根除空谈弊玻

赢在顶层设计读后感二:赢在顶层设计读后感 顶层设计 -------两会的言论点上周闭幕的全国两会中,众多委员、代表、学者在谈到中国改革时,都不约而同地主张要加强 顶层设计 。这种现象反映了公众对于推进中国改革大业的深切期待。那么,什么事顶层设计呢? 顶层设计原意就是一个总体规划的具体化。如果光有规划,缺乏具体的实现手段,则在总体规划之下很可能又造成各自为政、分兵把口的局面,造成资源难以共享,信息难以互联互通的后果。 而两会中颇受关注的 顶层设计 是中央文件新近出现的名词,首见于 十二五 规划,最近也进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据国内专家解读,它是系统工程的专有名词。吴敬琏称, 十二五 在 十一五 制定和执行的基础上总结了 十一五 的经验,现在回过头来看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受到了体制障碍制约。他认为,落实十二五要推进全面改革,需要 顶层设计 : 我们要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去形成新的体制,而由政府来主持建立我们新的体制,这个设计不是像指令计划那样把它弄得丝丝入扣,非常具体,但是一个框架的设计是必须要有的,这就是最上面的一些设计。 吴敬琏还具体谈到,需要从国有企业、财政体制、金融体质、汇率形成机制、法制基础上的市场体系等五大问题上全面推进改革。 顶层设计 对指导经济发展与改革意义重大。改革开放 3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9年的8.5%-8.6%左右,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避免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必须要有 顶层设计 。 全方位改革需要 顶层设计 。社会建设不仅仅是社会福利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还包括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结构建设、社会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等非常丰富的内容。应该说,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而文化体制改革、民主体制改革也出现了短板效应,不利于经济改革的纵深推进,因此,多领域改革必须通过 顶层设计 ,齐头并进。 顶层设计 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自下而上的 摸着石头过河 ,而是自上而下的 系统谋划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建设首先发力,但社会建设相对滞后,成为经济攻坚的瓶颈。 顶层设计 意味着政府要为未来中国经济的这艘巨轮当好 舵手 ,当好 总设计师 。 顶层设计 将对政府和市场做更加准确的定位,政府不能替代市场,市场也不能替代政府,要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既要打破垄断资源减少市场扭曲和外部、更要减少政府行为的盲目,降低改革的风险与成本。 对于 顶层设计 ,各方人士在象层面上一致认同,但在具体层面上严重分歧。表现在改革方面,就是象地都同意改革,具体地却各信一套。所以,与其戴着 顶层设计 的帽子高谈阔论,不如潜下心来,协商磨合各方观点,达成推进中国改革的若干 底线共识 。否则, 顶层设计 谈得太多太滥,反而会导致理论泡沫,从而遮蔽一些本可以着手加以解决的真问题。改革要有科学的预见、全面的规划和完整的制度设计,在一定阶段,更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和大气恢宏的 顶层设计 ,但所有这些,都应当以尊重人民的改革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积极和创造神为前提。 顶层设计 则自上而下对 基层创造 加以开掘、引领,为 基层创造 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正如温宝总理坦言的, 改革的难度,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和创造神。 由此可观,我们务必先让 两会 代表达标,真正成为推动顶层设计的云梯。虽然诸多代表委员都认同,加强改革 顶层设计 是现阶段中国解决错综复杂矛盾的重要路径。但更重要的问题是, 顶层设计 如何从一个政治新名词变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的实际行动,如何转化为基层动力。渠道问题需要疏通,而两会正是公开讨论、化解问题的最好机会,也是目前制度下最有效的唯一渠道。只有改变宏观政策在基层受阻的现象,才能达到高效决策和满意的行政效率。

赢在顶层设计读后感三:《赢在顶层设计》读后感 1、 什么是顶层设计? 1) 顶层设计即系统规划。提到企业的系统规划,这不是一个新鲜词汇,我们以前也提出过企业核心价值、企业愿景、三年甚至五年规划等等,那么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的理解有以下几点: 管理角度:企业文化。从管理角度而言,顶层设计就是企业文化。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企业文化源自王明的心学,所以他提出的经营十二条基本是围绕人展开,如明确事业的意义,胸怀强烈的愿望等等。而任正非的企业文化突出的是狼,比如要像狼一样的灵敏嗅觉、要像狼一样的持续进攻,等等,不同的企业文化构建了不同的系统规划。 战略层面:资源整合、跨界合作。书中举了几个例子,一个是微波炉企业的例子,为了把微波炉卖得比电磁炉更好,就必须在超市中提供更多适合微波炉加热的方便食品;另一个是苹果公司的例子,作为一个做硬件的公司,却花了几十年的工夫,打造了一个涵盖音乐、游戏、应用以及支付功能的APP STORE,为个人开发者、用户、苹果公司打造出一个完美的生态圈。 战术层面:“以终为始”的溯源。在战术层面,书中提出的一个很新颖的思维方式是“以终为始”,把终点想清楚了才开始去做,前面提及的微波炉营销就是这样一个案例,既然微波炉是人们为了加热食品而购买,那么适合微波炉加热的食品就是终点,从这个终点开始进行溯源,我们就得出了微波炉的营销方案。类似的,我们制造的门最终是为了防火,为了安全,所以“安全”是我们的终点,以此来溯源,远程监控、智能报警、人脸识别、智能家居都可以作为我们未来可以涉足的领域。 2) 特点:严密的逻辑、明确的可 严密的逻辑:终极目标、成功要素、资源配给、风险控制。这与我们通常所做的SWOT分析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明确的可:5W2H(what、why、when、where、who、how、how much)这个是执行层面的具体细化,我认为目前洪都在这块做得比较专业,我们已经有****的制度,这里也不再赘述。既然我们了解了顶层设计的概念,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注重顶层设计。 2、 为什么要注重顶层设计? 危机。我们身处在一个充满变更的时代,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而李彦宏更加具备忧患意识,说百度离破产只要三天。在短短的20年间,我们看到创造出人类彩色记忆的柯达公司倒下了,曾经如日中天的的通讯巨头NOKIA也倒下了,今天我们可以例举出他们倒下的种种原因,比如对未来的行业趋势把握失误,比如说用人方面的失察,比如创新能力的缺失,等等,归结成一句话,就是这些曾经的行业航母,缺乏一个能抵御风的顶层构架,最终漏水了,沉没了。如果柯达能够持续投入对数码摄影技术的研究,如果NOKIA能将领先苹果至少5年的高端触屏技术尽早产业化,我们今天的格局将会改写,可惜商场没有那么多如果,缺乏危机意识、没有前瞻远见、固守成功,都是顶层设计缺乏的表现。我想公司的管理干部都接受过各种各样的培训,大家在工作中注重细节,也总结了许多好的工作方法,所以我从宏观上浅谈一下企业顶层设计的要素,即顶层设计有哪些宏观要素。 3、 顶层设计有哪些宏观要素? 一共有6个宏观要素: 前瞻预判。所谓前瞻需要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行为学等有诸多的了解。《乔家大院》有个例子,乔致庸得知朝廷要攻打准噶尔部,马上意识到朝廷需要大量的粮草,所以立刻在队伍必经之地包头囤积高粱,这是一个具有政治的前瞻。马云在90年代,出国偶然体验到了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便利,于是打造出一个“世上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阿里巴巴网站,这是一个具有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前瞻。乔布斯把生活中简单的手势在IOS中得以实现,从而创造出令人惊艳的IPHONE4,这是对行为学的前瞻。 从后往前看。前面已经说过微波炉的故事,不在赘述。 系统化思考。这个概念大家不会陌生,我们的每一笔生意都会做系统化的评估,成本是多少,利润率有多高,合作伙伴的信用如何,甲方的付款周期多长,当地的监管力度怎样,市场竞争环境优劣,生产效率如何提高等等。 方法论支撑。大凡成功的企业,通常有几种模式,如技术驱动型,比如ORACLE,大型数据库技术傲视群雄,无人能及;有资本驱动型,比如软银,通过资本注资、上市扶持占据VC(风险投资)大片市场;有资源驱动型,比如大型国企,依靠政府资源攻城略地;还有关系驱动型,比如SP等灰色产业。总而言之,根据企业自身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形成方法论。 数据化分析。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和运营管控体系,必须用量化的语言去沟通、分析、决策。企业要形成用数据说话的文化,不能事事全凭感觉,做好调查研究,这是顶层设计的前提条件。比如我公司的**事。 科学化分解。企业顶层设计的构想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执行,海量的任务需要分解成一个个可以布置下去,可以考评,可以监控的动作,从而形成完整的项目分解报告。管理层只要对照分解报告进行检查即可。 4、 结合实际,我们该如何做? 1) 对未来经济趋势的研判? 2) 我们的企业与房地产企业的关系? 3) 行业趋势研判?产业化、规模化、智能化、人化。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