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句祝福语大全个性签名如何表白英语句子 情书幸福离别

作文300字400字500字6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作文 > 作文300字400字500字600字 >

追寻心中之境,怀中之城

时间: 2017-03-12
困危的,不全然可畏;而饱足的,也不尽然可喜。

——题记

记得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作家在巴西买了一只乌龟。这只乌龟的美丽独一无二,它千里迢迢通过海运来到中国。作家早就想好了,要是乌龟死了,他就做成标本珍藏。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作家打开箱子的那一刻,看见的却是乌龟瞪大的眼睛。这着实吓了他一跳。不久,作家要出差,他给了乌龟三大串香蕉作为食物。然而,当作家回来时,他却惊奇地发现乌龟死了,同时消失的还 有一大串香蕉。有个朋友告诉他,乌龟应该是撑死的。作家苦笑了一下,感叹道:“这也真是富有禅意的啊!”

乌龟能在海运中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横跨整个太平洋,但它却不能在饱足的日子里存活下来;乌龟不祈求上天能给予给自己食物,但当它面对三串香蕉时,却变得贪婪。有时,艰难的日子,也许是给自己生命的考验,乌龟有了生存的信念,这是促使它不在黑暗的空间里死去的原因。然而,当我们面对饱足,面对诱惑,就会不由得产生贪念,就像长满了刺的荆棘缠绕着我们的心。在极度的黑暗中饥寒迫还 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 要艰难呀!

一只小小的乌龟尚是如此,更何况复杂千万倍的人呢?浮世繁华、灯红酒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有多少人沉浸在富贵与利益之中呢?我们被钉在一个名利的门框里,我们被锁在一个富贵的枷锁里。因为外界的贪婪,社会存在的黑暗,使我们每一个人原本纯洁美好的心被玷污,被践踏,我们的心变得与世俗一样充满了贪婪。我们的内心挣脱不了外界带给我们的欲望,我们背着沉甸甸的不知满足的包袱,纵使这一切都是堕落的。但是,当身处现代的我们去回首古代,却会发现许多身处俗世却绝不愿做一个凡夫俗子的人,他们的秉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们不沾染纤尘和污秽,绝不同流合污,从不随俗浮沉。

他们拾落花为香茗,那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他们尝蓼茸高笋在春盘,那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自足。他们有的宦海浮沉,却仍在登上黄鹤楼时追忆当年仙人驾鹤远去的背影,吟咏着“晴川历历汉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那是黄鹤楼的怀古意境使他崇尚起古人,即使官场失意,心境的清虚仍使他坚强面对郁郁不得志。他们有的在盛唐年代藐视权贵, 却独与自己为乐,与诗与酒为友,高叹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若醒若酊,似真似幻,尽是自在与超俗——那是脱离俗世的空明澄澈的心与大自然的融合。在战场上的他们,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洒脱;在行旅时的他们,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离愁。他们悲叹寂寞梧桐,绿肥红瘦;高歌大东去,潇潇雨歇;感慨人生清欢,醉里欢笑。

战争,贬谪,排挤……这些危困和磨难,却抵挡不住他们纯真的,美好的,善良而庄严的心——易安仍婉约,稼轩仍豪放,大庄也亦淡泊。纵使那些不安和艰难埋伏在我们身边,但是只要有一颗空明澄澈的心,外界危难的环境又算得了什么呢?也正是有他们这种淡然,那种心的轻盈,追求清欢与宁静的心境才愈发可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株小小的野草,在四季变换的同时,都能保持生命的坚定,那奋力生长和孕育新生的信念不就是一种心境吗?更何况我们是作为大自然主宰者的现代人类,面对那些外界的磨难和诱惑,不更应该秉着古人一样的澄澈空明的内心,坚持着野草一样的坚定不懈的信念吗?

其实,环境与心境本是相连的,若是没有环境的痛楚和磨难,也许就不会有那超凡脱俗的心境。它们就像两兄弟,互相依靠着,不曾分离。它们也像我们的左右手,只有相互紧握,才能在困危面前保持着清白的守和坚定的品格。当然,身处科技进步时代的我们,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我们更应该坚守着美丽的,纯真的,善良而庄严的心,外面的世界会有界限,但是心的世界是无边的。外界的艰难也好,诱惑也好,都应该是我们攀上心境高峰的垫脚石,心的恒河,也是环境中艰苦的水滴汇聚而成的。有时候,我们更应该感谢环境的不公,从而给了我们心灵的升华与净化。

既然无法改变环境,我们为何不好好守护自己的心境呢?环境是上苍的给予,我们只能默默接受。有些人能在困危中活得潇洒自在,有些人却只能痛苦悲戚。我们都不愿做那一只在饱足日子里死去的乌龟,我们就必须拒绝现在的诱惑,拒绝面对困难而逃避与放弃的心。我们不能像古人那样选择归山隐居,但我们可以让心灵选择一处宁静之地,感受自然的清新与纯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坚信,困厄的环境不全然可畏,心境的光明总可以照亮现实中一切不安与污秽。

找到那片心中的圣地吧,那一定是一片世外桃源。

我们都是为此而生的,难道不是吗?

只愿去紧紧地追寻那心中之境,怀中之城。
上一篇:乡村医生 下一篇:一座“临时桥”

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