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句祝福语大全个性签名如何表白英语句子 情书幸福离别

读后感

您现在的位置: > 作文 > 读后感 >

范爱农读后感600字

时间: 2015-10-14

农读后感600字(一)

花拳绣腿也好,朴实无华也罢,终究不知道散文如何写法。于是找一两篇范本来读。手摸着书架上一排书脊,一眼看中了【鲁迅散文全编】,漓江出版社出版的。

鲁迅是个大文豪,恐怕无法学到他的博大深。但读一读也无妨,于是翻开来浏览。随手翻到了【范农】这一篇。

玖了开头,便有勃于我的常规思路。开头并没有写范农,而是写东京客店里,从报纸上看到安徽巡抚恩铭被徐锡麟刺杀的新闻,及稍后秋瑾和徐锡麟被杀,几个中国留学生议论的情形。之后在一个同乡会上讨论发电文时,范农才出场,而且是以声音先出场的:“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接着鲁迅看到的“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一句气愤的话语,一个“眼球白多黑少的人”,将范农的个和形象,跃然纸上。

鲁迅愤怒了,这个范农,对自己的先生徐锡麟被杀,竟“那么冷”,而接着由谁拟电报稿的事,范农又说了一句“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这一句,又进一步写出了范农的“离奇”、“可恶”。是个怪人,不易沟通。

我想,鲁迅的写法,应该是先抑后扬吧,前面“抑”着。接下去的阅读,应该在某处出现“扬”的文字。阅读的过程中,一心想尽快的读到鲁迅是如何写范农后来的“扬”的。可是,这中间,写了鲁迅和范农的一些简单的交往之外,主要还是一些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一些场合范农与鲁迅的对话,对范农并无详细的描写或深刻的议论什么的。读到最后,终究没有读到“扬”的地方,范农最后竟是掉进水里淹死了。而鲁迅怀疑他是自杀,最后鲁迅“也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于是我又倒回去重新浏览一下。这才细细的想一想,鲁迅究竟是怎么写范农的。整篇文章,着笔范农的地方其实倒并不多,总共也不过几处。而范农的语言、个、形象,以及其悲惨的结局,却久久留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

农的结局,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个,还有当时那个社会的原因,也是鲁迅对那个社会的控诉吧。

不过,我也想到了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鲁迅是真诚、坦率的,但鲁迅并没有帮范农什么忙。范农与鲁迅是有书信往来的,范农在给鲁迅的信件里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也许范农求助过鲁迅,也许没有。但范农是多年心存希望的,也许希望鲁迅能帮他找份差事。以至于范农到最后,还时常说:“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但终究鲁迅没有叫他,或许鲁迅确实没有办法,或许,正因为范农他那样的格,鲁迅不愿意叫他。

也有可能,鲁迅曾经应允过范农帮他找份差事,否则范农也许不会那样说。那么凭鲁迅当时的社会地位,帮范农找个差事,应该不会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吧。但终究范农没有接到鲁迅的电报,范农一等再等,终于因为穷困潦倒,终于因为他的个与人相处困难,终于等待鲁迅的电报等的没有了耐心,终于因为喝酒,于是,不如死了算了,一了百了。

鲁迅通过写范农,折射出对当时的社会和ZF的黑暗进行控诉和抨击。正是当时那个社会造成了范农最后惨死的结局。鲁迅虽然写的是范农,可范农的身后,潜藏着一个巨大而黑暗的社会背景。

农读后感600字(二)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www.sbkk8.com)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范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农。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深度阅读